“数字民警”让服务有速度也有温度
2025-05-15 09:56:40? ?来源: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68岁的王桂芳每天都要跟微信好友“小爱警官”聊上几句。这位24小时在线的“小爱警官”,就是杭州公安推出的AI社区民警智能体“警小爱”。今年以来,“警小爱”累计服务已超115万次,平均每天要处理近3500人次的咨询互动。(据《浙江日报》5月13日报道) “警小爱”本领不容小觑。这位“数字民警”能秒级处理百万人次对话,24小时在线回复居民海量咨询,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;能根据敏感词启动预警机制,应急处置突发事件,实现风险发现早一步。在数字技术赋能下,“数字民警”带给基层治理更多智慧、更高效率,也有效缓解了一些地方基层警力短缺的现实痛点。 近年来,多地积极探索“AI+”场景应用,推动基层治理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迈进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,“小克警官”既能与市民自然交互,还为民警带来了全新的案例指导和业务培训模式,助力基层队伍能力提升;在上海市青浦区,以当地民警为原型生成的“数字人”成为反诈宣传视频的新主角。数字技术带来了从业务流程优化到响应速度提升的全面升级,帮助群众更加轻松办理复杂业务、更加快速获取政策信息。 “数字民警”为更好解决民生问题、满足群众需求给出更加智能的选择。但无论技术版本如何升级、数字形象如何转换,都要坚持以人为本,让服务既有速度也有温度。一方面要数据训练质量,确保能够更精准、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。比如,在“小爱警官”的成长过程中,训练团队向其投喂了20万条群众真实咨询记录,将业务拆解成3万多个问答节点,确保其及时给出人们“听得懂、办得快”的解决办法。另一方面,要降低“数字民警”的技术应用门槛,防止数字赋能反成为数字负担。比如,一部分老年人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,设计“数字民警”时,就应当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使用需求,加强适老化改造,用数字技术的代码编织出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