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,更应该是博雅君子,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】 刚刚过去的一年,你读过什么好书?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,因为被问的人可能一年到头也没读几本像样的书。也正因此,每到岁尾年初,一些媒体或出版机构评选的“年度好书”才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:即使没读过,好歹也知道个书名吧。晒在朋友圈里,至少证明自己还在关注文化。 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众对传统阅读的冷落固然让人觉得遗憾。但是,如果连作为“职业读书人”的专家学者也答不好开头的问题,就当令人警醒了。这并非向壁虚构,笔者就曾听到不少学者表示“今年没读过什么新书”,或者更准确地说,没有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进行太多公共阅读。 我们当然不能就以偏概全地得出所有读书人都不读书的结论。毕竟有的人还坚持在专业书外,汲取综合性书籍的思想智慧,只不过不为外人道罢了。而在老一辈学者看来,有些“闲书”读了无益,有时候“不读闲书”是一种美德,代表了学术自律和“用志不分”的钻研精神。但不能不看到,现在不少学者是“没空读书”:不仅没空读“闲书”,连正经书也干脆没空读。我们有些学者太忙了,忙着申请课题、发表论文、参加会议、报销经费,即使做自己的专业研究,也毋宁是一目十行地“浏览文献”,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读书”。相互之间见面,聊的也多是职称、课题等琐事,十分无趣。 没空读书,学者们总要写书吧?但好像也很少出现公众能看、爱看的好书。这从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类“2014年度好书榜”中可窥得一斑。像《讲谈社·中国的历史》《失败的帝国》等广受好评的佳作获得了众多提名,但都是译著,而且类似图书比例不小,以至于有评选组织者明确要求,要给国内原创著作一定名额。即便如此,进入公共阅读空间的原创作品也还是太少了。究其原因,恐怕不是写不出,也有不愿写的成分。不少学者认为,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是有门槛的,要专业化,不能大众化。 这种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,但学有精专并不必然排斥大众传播。事实上,像范文澜、吴于廑、周一良这样的前辈大家,都曾经写过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。学术思想的大众传播,本来应该是学者的使命之一;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高深的道理,本身就是极高的修为。把简单的道理包装成复杂拗口的专业术语,实在不是自信的表现。很多在国际上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,也是走“群众路线”的好书。 让学者们有空读书,愿意面向大众写书,进而积极营建公共阅读空间,学术评价体制要有所改变。不能用僵硬的论文发表、课题申请束缚住学者们的创造力。学术乃天下之公器,作为公共阅读的提供者,学者理应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原创思想;作为公共阅读的践行者,学者也应该用更多的时间读书,读专业之外的好书。专家学者是社会的精英,如果连他们都忙得没空读书,恐怕就有问题了。 进而言之,书香社会,既要有大众阅读,也要有精英阅读,两者并不冲突。提倡文化普及,也要提倡博雅教育。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,更应该是博雅君子,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。他们要有引导公众阅读的能力和意愿,更有以身作则的义务。博观约取、雅通古今,是社会的佼佼者都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。而整个社会的人文基准线,也会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而提升。 |
相关阅读:
- [ 12-01]“婚后再读”说出了阅读分级制的尴尬
- [ 11-03]阅读,是灵魂的壮游
- [ 09-17]“冰书挑战”呼唤独立阅读
- [ 08-13]“微时代”更需品质阅读
- [ 07-31]阅读也有导向
- [ 07-16]用阅读点亮乡土文明
- [ 06-17]传统阅读需要更多忠实的守望者
- [ 06-17]书店寒冬,期待阅读的春天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